本科法大,二战上岸人大民商——鸟随鸾凤飞腾远,撸起袖子加油干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本文为大家详细拆解了二战人大民商的全过程,并通过对模拟押题、真题对比等方式进一步阐述了人大法学考研中的重点和难点。相信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辛苦与劳累,暑假来临之际,鱼跃人大分舵也即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好消息,敬请期待!更多消息可咨询明德楼好多鱼师姐,微信号:yuyueruc004。
个人信息
刑事司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专必院系排名:65/333
考研情况
说在前面
下笔之前,我想了了很久此刻屏幕前阅读这篇“经验贴”的你是谁?是一战?还是二战?是一心考研?还是两考狠人?不同的你或许会需要不同的内容。除此外,也囿于自己的成绩并非顶尖,能擦边上岸七成是靠运气和人品,因此我一直质问自己,是否有资格来分享自己所谓的“经验”。这两点便是这篇流水账“难产”以至于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
对于前者,我想这一内容需求的主体性,可以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式予以解决。那么这篇经验贴将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精华所在,将会介绍这两年来在法考、考研中积累下来的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经验教训,时间紧促的同学务必引以为鉴,第二部分则是对于各个具体科目的展开,包括学习方法、日程安排、资料推荐具体的经验教训等等,是我对自己整个二战备考的一个详细汇报,同样也提取了一部分公因式。
而对于后者,一位师长告诉我说:“以倒数第一名擦边上岸然后录取,反而更有代表性和价值”,不过这个理由并没有让我说服自己。真正敦促我让我觉得应该写下点儿什么的,大抵是想对自己这一年做一个总结,如果凑巧能够对你备考有一些启发,那便是多了一分意外之喜,是再好不过的了。
一、经验教训
(一)明确目标,认清形势,选择同样重要——关于两考和院系专业选择
不得不承认的是,两考且都上岸,是一件理论上可能且实践中存在的事,相信你我的身边都会有甚至有不少这些狠人,并且我们或许也曾幻想过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实际上,两考与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这个决策以及成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是报考学校及专业,二是个人能力,三是家庭条件。
而三者之中,具有决定性的,往往并非是主观层面的个人能力,而是所报考的学校及专业。因为中肯的讲,现如今法考的强度和难度对于经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法学生而言并不算高,那么两考的难度变数就集中在考研上,而考研的难度则很大程度取决于报考的学校与专业,学校专业的选择则又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作出这个选择的前提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换言之,要对未来有大致的规划,是为一纸文凭之后好找工作?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术兴趣之后走学术路线?如果是前者,大可以报考冷门专业,如比较法学(无人报考)、国际法学(等额复试)等,这样考研的备考压力就不至于太重,平衡两考的可能性较大;而如果是后者,且热衷的是民、刑、知产、民诉这些热门专业, 初试和复试的竞争都很激烈,就不建议花费太多心力在法考上。
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还意味着要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毕竟一旦两考失败,二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家庭和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需要尽快分担父母的负担,那么较为理性的方案是优先就业保法考;如果家庭条件较为优渥,试错机会较多,较为理性的方案是优先升学保考研。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法考和人大考研也并非完全背离,在某种程度上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然后就会出现两考党要么两个考的特别好,要么两个考的都特别差。于我本人而言,便是前述妄图两考未遂队伍中的一员,没有认清客观形势和自己的水平,一战时两考都很差,但万幸的是法考低分飘过,不至于一无所得,望引以为戒
综上,务必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专业,认清客观的形势和需要,综合判断要不要两考,建议以考研为中心,法考随缘。
(二)找到契合的研友和适宜而稳定的学习环境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很负责任的说,二战能取得好的结果,全然是因为非常幸运的身边有一群优秀的朋友。我本人是一个比较懒惰且不自律的人,但是在我的研友中,勤奋者有之,自律者有之,欢脱者有之,安静者有之,而且都非常体贴。于是,这一年里,不仅仅在学习的时候,彼此能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分享优质资料,不时桌子上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小零食,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之外:在我摆烂时,会有朋友劝诫我振奋精神;在我疲惫时,会有朋友帮我占座让我得以睡个懒觉;在我焦虑时,会有朋友疏解开导请吃大餐;在我迷茫时,会有朋友提醒我现阶段该做什么事情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研友的重要性大抵可见一斑。考研固然是自己一个人的征途,但是在这条路上如果有人陪伴,便走的也不觉那么累了。
此外,稳定且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也是使得自己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重要因素。相信大家学习最心无旁骛的时候应当是在高中,而高中时最重要但总被忽视而到了大学又最为难得的就是固定的学习地点。不过近来随着厚德楼自习教室和法渊阁自习座位的增加,这一点逐渐变得可以实现。
一战时,由于身处得天独厚的上床下桌宿舍,便懒得出门,没有做到学习区域和休息区域的分离,加上自己又不自律,因此总是手机不离手,白白虚度光阴。而二战时,听从了一位上岸朋友的建议,到学校里找了几间彼此时间能够空出来的教室自习,逐渐养成了条件反射,到了教室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回到寝室就能肆无忌惮的开摆,让学习的归学习,休息的归休息。此外,在教室或图书馆自习,也能引入研友之外的有生力量,作为自己学习的舆论监督,我个人的感受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墨墨背单词都感觉是在玩手机,要特意举高并调高亮度以证清白。
(三)适度规划与及时总结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一般来说从三月初一直会持续到十二月底,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迷茫、迷失方向。而适度的学习规划和及时的复习总结,就是考研航程中的指南针和定位仪。这一点也是我这两年积累的最宝贵的学习经验,同时我也发现,这也是很多上岸同学的共性,相信遍观经验贴的你也会发现这一点。那么,我是从二战的五月中旬才开始逐渐采用了这个方法,对比前后效果可谓显著,其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自己的整个复习进程的把握更加清楚,在微观上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作出调整。
我的规划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可以切分为月、周、日三项,其中以周计划为核心,每四周组成一个四周计划,每个周计划切分为七个每日计划,大致情形如下:
(图示为8月,第三个四周计划的第一周)
具体而言,首先我是结合各个机构比较成熟的时间表和一些师兄师姐的经验贴,大致切割复习的阶段和任务,然后结合自身的复习进度,用倒推法来确定大概的计划,比如考前一周是模考,那么此前应当已经完成全面的复习。再如考前一到两月是冲刺背诵,那么此前就应当完成所有的强化理解。因为我开始复习较早,所以在我中途开始规划时,还有很多的空余时间用于机动。在此基础之上,每周日制定下一周的计划目标,大概分配给各科的时间段,每天早晨规划今天一天的详细学习内容,每日计划我不会电子化,而是写在实体的小日历上,摆在课桌一角,以便随时提醒自己。同时也便于每天结束学习时对照自己的完成情况。
如图所示是复试时所适用的台历,不如初始时严谨,但大致相似,谨供参考。图示分为日历区和计划区,日历区左上标注当前的月周计划进度,如图就是“复试冲刺计划第1周第5天”,右下是考试倒计时,一般而言我会多计算两天用作余量;计划区就是详细的列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一些小事项。计划完成打勾,未完成打叉,每日结束便撕下一页。
以上是规划部分,总结就是每月、周、日根据规划,去检验自己的完成情况,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每天对当日所学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可以放在睡前进行,对迅速入睡有奇效。
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流于形势,不要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总结而总结,事实上,只要有一个规划和总结的意识,有没有落实到纸面上无伤大雅,重要的是对学习节奏的把握。
(四)重视并及早开始公共课,尤其是政治
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由于公共课的辅导体系很成熟,我又是被动型学习选手,习惯跟着老师学,所以对于公共课分配的时间较多,而且学的很开心,最后结果还不错,我想这亦是我今年能侥幸上岸的原因之一。
英语大家都很重视,一般开始的都很早,大多备考伊始便进行了。但是对于政治,一直有着“突击背一背就能70+”的论调,尤其是21年考研肖老爷子神来一笔压得奇准,这种论调更是甚嚣尘上。我并不否认有很多同学能够突击通过刷题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这种突击明显是一种射幸行为,或者说的直白点其实质就是赌博,赌中了固然皆大欢喜,但是一旦赌输了,木桶理论相信大家都是晓得的,而22年考研即是著例。
一方面,纯粹只靠押题的策略不可取,风险太高,必须要学会如何自己组织答案;另一方面,从现如今的选择题命题趋势来看,基础知识往往会成为干扰项,而且错误很隐蔽,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更高。同时,公共课的考试辅导体系已经非常系统,这也意味着学习的难度较专业课而言也更为容易,换言之,性价比更高。
而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二十大的即将召开意味着卷子中有关于这部分时政的题目将会奇多,尤其是召开的时间又比较晚,刚好符合“九月后开始突击”论调,那么一定会有很多考生依然抱有侥幸心理企图速成,而这就是我们与他们拉开差距的绝佳时机。总之,踏踏实实的七八十分和突击来的七八十分固然结果上是一样的,但前者是必然,后者是偶然,就我本人而言,是不会将本能自己掌控的事情交到命运的手中。
(五)日程规划安排——赶早不赶晚
关于日程安排,我的建议是对于公共课,直接跟着各个机构的安排走,导学阶段可以跳过,依次按照基础、强化、冲刺这些阶段进行,分清录播课和直播课,部分录播为主的的课程每年变动较少,完全可以用往年的先进行学习;对于专业课,不管是否报班,都要找到他们大致的日程安排,有一个大致的参考区间。总而言之,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至少保持和各辅导机构进度平行,如果学有余力,尽量走到其前面。
二、公共课备考详情
(一)、英语
1.分题型老师推荐及课程情形
2.英语复习详情
总的来说,英语的复习分为刷题、听课、背诵三块儿,以刷题为核心,辅以听课和背诵。各轮刷题重点在完形、阅读上,作文和翻译应当按部就班进行,新题型属于真正的考前突击类型,且题目数量较少,解题偏重技巧,一般放在10/11月集中进行。
2.1完形、阅读
刷题,主要是针对完形和阅读,可以分为一轮精做、后续二轮以上的限时训练以及最后一轮的模拟考试。
一轮精做应当以01-21年真题为主,九月前结束。我由于一轮开始的比较晚,为了能赶在9月前完成,所以中期有一段时间是每周做两套卷子的完形和阅读,实际上较为合理的方式是周一至周五,一篇完型和四篇阅读五篇文章每天一篇。在读文章时要随时去查不会的单词,再着手做题,这样才能确保做错的题不是因为单词问题,而是因为解答思路出现偏差。做完后,我习惯是先看黄皮解析,总结查过的单词,然后再听对应部分的课程,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次日清晨背诵记录的单词。第一遍做时不必在意时间,而要注重效果和全面。周六日进行整体回顾。
二轮刷题同样以01-21年真题为主,考前最后一周之前能做几遍做几遍。一般一周两至三套为宜,同样也不用太过在意时间,而是注意答案的选择过程,即如何排除干扰选项,如何得出争取选项,要有充分的做题痕迹。
最后一轮模考以前一年真题(22年)为主,第一遍全面仿真模拟,当作是正式考试去完成,之后便是强化解题思路,重复二轮的任务。
(英语笔记本:真题词汇总结和翻译三步法)
2.2翻译
对于翻译,我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句,周六周日整体回顾。在此之前,系统的通过唐静老师在新东方时开设的录播课程学习了翻译的方法论,当然后面也听过直播课,私以为直播课不如新东方时精心打磨过的录播课程凝练。那么翻译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三步走:一做二改三对。一做指在第一遍写的时候不借助词典等工具模拟考场情形;二改则是指通过词典查询某些熟词僻义、固定搭配,精心修改第一遍的答案;三对则是指将第二遍所得到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比对,体会差异产生的原因。除了在学习方法论时应当听课外,后续练习听课与否都行,我本人是没有听课,参考答案比照的是黄皮书和唐静老师的拆分组合。
2.3作文
对于作文,我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好,一方面是因为开始的比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开始跟错老师了,一战时是踩了王江涛的坑,二战又踩了周思成的坑,之所以说坑,并非是说客观上两位老师讲的不好,仅仅是主观上不适合我。真正使我作文得到提高的是通过考虫的石雷鹏老师的课程,不同于其他老师主要是讲理论然后课下去写作文,他的课程是手把手带着一句一句的写作文,把理论融入实践。不过当我九月份初发现石雷鹏时,已经欠了二三十节课了,所以补的比较辛苦,但是十分有用。而且只要是书写比较多的,一手好字都是加分项,英语作文就是如此,当时九月份已经练完一本手写印刷体的字帖了,那么正好就借着学习作文去仿真练字。
我后期比较成熟的作文学习方式是,跟着视频课程,边听边在课本上写一遍,听完课后,在应该练字的时候,用英语A4大小的答题卡纸工整誊抄一遍,次日清晨背诵并做勾画,勾画出固定的句式等可以反复适用的部分。课程全部听罢,我也有了一叠独属于自己的作文册,与其余的作文册不同,这些作文都是自己能够再现的。
正如先前所言,我开始的比较晚,后期几乎是一两天就看一节课,压力很大,没有消化太多,但最后考场上依然是下笔有神。目前我了解到的是石雷鹏老师的写作课已经更新了,如果能够跟着课程一步步走,不全都压在后面,那么我想你能够消化的更彻底。同时不得不说,听他的作文课,也是一种枯燥学习生活中的消遣。
3.踩过的一些坑
3.1单词课
这可以说是踩过的最大的坑,一战时花费了巨量的时间听了《恋词5500》的配套课程,但当时不以为意,甚至有些自我感动。后来才知道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实际上,单词的完全不需要听课,通过实体书或者APP都能进行很好的学习,就实体书而言,身边的朋友多推荐红宝书,我主要是用手机app,比较好用的是墨墨和扇贝。实际上,最为有效的,还是在一轮刷题中通过真题学习。
3.2外刊课
虽然考研题目大多选自外刊,但是真想通过外刊来押题并不现实,且阅读也并非全文翻译就能做对。外刊的意义可能还是在于对语感、语法和单词方面的提升,在前期还有一定意义,随着进入到中后期,反而会耗费无畏的时间。建议还是以真题文章为主,学有余力前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外刊。
3.3作文课
如前所述,作文还是要尽早开始,并且要多实操多练习,王江涛老师的课程比较有价值的就是关于各个主题提供的主题词汇,除此外不建议听别的课程以及购买任意阶段的书。最好就是紧跟石雷鹏老师。此外,练习时注意使用答题卡。
(二)政治
前文已经提及,我对政治是非常重视的,现在回头想一想或许有些过于重视了。我从备考伊始就留意政治课程的更新,基本上是徐涛腿姐更新一节课便看一节课,而且是两个都听,区别在于徐涛一战时听过,二战发现很多课都是录播,就开最高倍速速听,重点还是听的腿姐的直播课,后续腿姐的技巧班、冲刺班、押题班全程跟,加上徐涛的时政直播课。题目方面,1000题刷过四遍,前两遍通刷,后两遍只刷错题。腿姐的30天70分通刷过两遍。腿四、徐六、肖八、肖四大家必刷的不提,还用小程序把各个考研老师的模拟卷押题卷都做了。背诵是跟着腿姐第一遍讲课时边听边背,冲刺阶段也是把政治放在了第一顺位,十月份已经把冲刺背诵手册手册背过一遍。当然最后结果倒也差强人意,并没有辜负我对政治这个科目的期望。不过我并不建议你照搬我的做法,因为其中确实走了一些弯路,并且给予的优先级过高,我主张政治基础要牢固,但是不能矫枉过正。那么以下是我觉得较为合理、可行且有效的政治备考方案: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基础和强化阶段(4-8);2.技巧阶段和刷题阶段(8-10);3.冲刺阶段(10-11);4.演练阶段(12)。
以上分阶段的详细介绍了应该听的课程、使用的书籍以及学习方法,看起来颇为繁杂,但是主线和方法总结出来就一条:以腿姐为主。选择腿姐是我经过两年考研综合对比出的结论。此外,还是那句话,不建议考前突击,但也不要花费太多精力,最好的状态就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不过在刷题上最好适当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做一些训练总归是好的,不仅仅是查漏补缺,也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手感。
最后,还是想强调一点,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来,大概率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投机取巧的临时抱佛脚,则大概率会使整个备考功亏一篑。每个人的运气都是守恒的,不如把运气都积攒到专业课上。
三、专业课备考详情
(一)复习方法总览
首先想强调的是,虽然我是二战,但是一战时专业课功底基本为零,具体描述的话就是,在考前二十天,我的各科教材还是干干净净,第一遍都还没看完。所以这次备考可以说就是从头学起,因此以下经验对于一战同学应该比较有参考意义。
1.科目选择
人大考研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不论什么专业,初试的考核科目都是一致的,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三科法理学、宪法学、法律史,应用法学七科任选三科,辅导较为成熟的刑法、民法、知产和所谓小四门: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环保法。应用法学的选择要考虑两点,首先是自己的擅长科目和报考科目,其次是各科的客观难度,总体看刑法民法较为灵活,其余五门则相对简单,据说有时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的蛛丝马迹,但实际如何,我也不得而知,我应用法学三门选择的是比较保守的刑民知。我之所以选择刑民知,是因为大三刚学了知产,同时刑法和民法又是大学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科目,同时在法考中也是重要科目,一石二鸟。同时虽然刑民知难度较大也更灵活,但相应的辅导机构的辅导资料也更完善。
2.备考思路
2.1理解为主,背诵为辅
人大的题型可以说比较灵活,第一题为案例分析题,第二题为论述题,总的来说比较偏主观,只要用词准确规范、论述周延自洽,就不会有太低的分数。这就意味着,人大考研和一些学校考研的“背多分”不同,在学习上更加偏重理解,在答题时更加注重思路,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可以适当的放低对背诵的要求,在复习时重点理解各个理论的脉络和逻辑。但是这并不是否认背诵的作用,实际上在已经理解透彻的基础上,集中背诵是极其必要的,我便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背诵阶段时间过少(11月中下旬开始),答题时语言不规范,容易遗漏要点,以至于最后专业课成绩不甚理想。
背诵还有一个误区是,背诵的太过于细节,背的多但是考试时写不完。
2.2真题导向,抓住重点
对于标准化的选拔考试而言,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是公共课,专业课亦是如此。通过对真题的梳理,我们能够把握常规重点,尤其是对于理论法学三科而言,其不像应用法学的科目不时因为立法或者司法解释而有“热点”,重点往往比较固定且明确。因此,在一轮对教材的阅读时,应当结合真题予以标注。标注可以统一在章节首页标注,也可以在知识点附近标注,最好的是两种标注都有,这样既可以宏观的把握章节重点,也可以微观的把握知识点重点与否以及常出的题型。
(真题的标注,应当包括年份、阶段和题型,比如“21理论:XXX”,是指21年理论法学论述题,其后是题目或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同时还有关于“热点”的论调,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确实会有热点的存在,但是搜集热点的难度太大,且命中率太低,对于热点问题,借助基本理论和知识往往能够妥当解决,对于理论法学而言,热点命题很少,都是传统重点的组合应用,对于应用法学,则只需要关注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新增或修改。总而言之,还是要以真题所指向的基础知识作为备考重点。
2.3体系思维,合纵连横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我专业课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巨坑,这种现状直到冲刺阶段才有了一定好转,但是也不尽如人意,反而对于公共课的政治科目,我是如数家珍,整个体系框架无比清晰。因而能体会到体系思维的提纲挈领的作用,不仅仅是能把书读薄、辅助背诵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学科逻辑,潜移默化的训练思维过程,或者说训练答题思路。
合纵连横,可以大抵描述备考时学科体系框架应该如何搭建。试以法律史科目为例,在横向对于同一个朝代的法律思想、立法概况、法律形式、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进行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在纵向上对某一项的变迁和发展联系起来掌握,比如名例律的演变、少数民族政权的特色法律制度、比如法律儒家化的脉络,这些都是横跨数个朝代变迁,必须要有整体视角才有可能完全掌握,加固记忆。
3.时间安排
关于专业课的时间安排,我认为是我备考的败笔,可能有些言重了,不过至少我觉得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下列示我的当时大致的时间安排和如果我三战我会选择的时间安排,仅供大家参考。
可以看出,我备考最大的问题在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对教材和强化阶段材料的理解上而留给背诵的时间太短。这种策略对考试的影响,很大程度是对心态上的折磨,因为此时周围近乎所有同学都已经至少背过一轮了,同时自己又是求稳的性格,因此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考场上答题的影响也会有,比如会遗忘某些极其重要概念的具体涵义特点,但是往往又要求在答案中予以展现,此时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行诠释,因而折损语言的专业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一方面从主观上看,这种备考模式是对自己本科以来“毕其功于一役”的期末应试模式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从客观上讲,也是太过注重最新资料,手头上尽管有往年资料,却不敢放心去用。
因此,如果能重来,我会告诉自己,第一,重复才是硬道理,毕其功于一役是极其不现实的。第二,只要教材没有变化,资料大抵是万变不离其综,尤其是理论法学三科,往年资料完全可用,应用法学仅仅需要留意当年的最新立法动态,除此外,往年资料也完全可用。不必非要等到新版资料发布了才亦步亦趋的跟上。
4.关于仿真模拟练习
仿真模拟练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练习书写,二是练习答题思路。无论进行哪一个部分,建议最好都事先购买好自命题的黄纸答题卡,在答题卡上进行。
在练习书写时,可以使用考研划线尺在答题卡上打好格子,书写的内容不必拘泥于专业课,在前期也可以是政治必备的内容,比如马原的分析题原理,到了后期,可以逐步换成专业课的重点知识点。练习的时候注意计时,对自己写字速度(单位时间内能写多少字)有一个了解,并能有意识的训练在保持字体的同时提速。写字计时是我考前两周左右才开始的,已经错过了训练提速的时机,只能是了解自己的平均速度,所以当我看到我十分钟只能写十行左右大概三百字的时候,心态上就出现了一些小波动——因为很有可能来不及完全在卷面上呈现出自己的答案,事实也证明确实有一些极有把握的题目由于时间有限不得不从简论述。
在练习答题思路时,要在前述形式要求的基础上,注意书写内容呈现的训练。最简单直接的判断答题思路好不好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阅卷老师,我们期待看到什么样的答案?我想最基础的就是分点论述和总分结构。对于分点论述,案例分析题可以直接“第一、第二、第三”等,论述题则应当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对于总分结构,在案例分析题中要首先表明观点(正确/不正确;构不构成犯罪;有没有请求权等),而后另起一行分点列示理由,其中对于应用法学的理由阐述应当遵循三段论。
5.关于报班
当我们讨论是否要报班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是否需要辅导机构的资料以及是否需要辅导机构提供相应的监督、指导服务。
对于资料,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市面上主流的资料大多会对教材的重要部分进行摘录并加以补充、总结,而补充、总结的部分便是辅导资料的价值所在,作用在于其能起到节约搜集有效信息和避免从零总结的时间成本。
对于服务,我认为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酌情选择,如果较为不自律,需要监督,则可以选择提供有督学服务的机构,如知行法学。如果自学能力较强,只要有资料服务,不需要课程等服务,可以选择规源法学、考试通或新兴的鱼跃法学。
同时,我认为,不管是否报班,这些主流机构的公众号、微博等宣传渠道是一定要关注和留意的,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内容,比如经验贴和历年真题的解析。
(二)各科备考时的一些经验或教训
囿于个人能力,同时自己备考时也是颇有些手忙脚乱,记忆也比较模糊,很难如公共课那般呈现出当时各科的具体复习方案,只能试图总结一些在总览时未能提及的经验或教训。
1.法理学
法理学由于其学科特点以及人大红专的校情,且第四版教材应当又是结合新时代法治思想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阐发,各个知识点的论述都应该比较丰富,因此在备考时,对于这些比较丰富的论述应当进行一些缩写,在保证论证逻辑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字数,这样既可以减少背诵时的压力,也能避免答题时收不住的尴尬。同时在进行过真题标注后,可以大胆的战略性放弃某些从未考过的章节,以腾出足够的时间强化理解甚至重点章节。
虽然法理学偏重于理解,但是对于一些重点概念,比如正义的几种学说,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几种流派等,都应当进行全面的熟练掌握,因为这些往往是答案的必备材料,而且往往是“考试紧急立法权”力所不逮的。
2.法律史
法律史的知识点初看非常庞杂,且彼此之间好似没有关联,但诚如前述,法律史反而是最应当纵向体系化的科目。在这里我推荐马小红等老师编著的《中国法律史教程》,这本小册子系统的纵向梳理了官制、民法、刑法等法律制度的流变,还有比较重要的几个需要纵向梳理的有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和表现、法典体例形式、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监察制度、会审制度、少数民族制度等。
3.宪法
宪法的学科体系也非常清晰,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可以分为本体论和运行论,分论部分可以分为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关于总论部分可以对比法理学的法实证论部分学习;公民权利不仅要掌握各个具体的权利义务,更重要的是掌握对各个权利的限制,以及限制的限制;国家制度中包含制度和机构,这一块也是最庞杂的一部分,我备考时几乎处于战略放弃的状态,比较合理的学习方式一是简化,即将论述的一大段话总结为“要点+一个例子”,二是对比记忆,比如特别行政区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备考过程中曾经花费心力背过某某事项投票需要几分之几,村委会投票某某事项需要几分之几,后来才醒悟:人大法学院选拔的不是背书机器。这些内容纯碎属于机械记忆而无法体现出考生的法律思维,因此不会成为考题,也就无需背诵。
4.刑法
我对刑法的认识全然来自与法考,包括在备战人大考研的刑法科目,我也并没有去看刑法教材。第一轮是依靠法考教材和视频打了一遍基础,之后若干轮便是结合法考时总结的框架笔记搭配机构的教辅材料反复理解记忆。
首先,刑法不必要采四要件观点,三阶层和两阶层都是可以的,即不必在答题时写成四要件的格式。其次,因为刑法题目的开放性,其备考重点是对于各个不同学说的掌握,比如具体符合说与抽象符合说、教唆独立说与教唆从属说、盗窃与抢劫的区分标准是公开性还是平和性等等。最后,案例分析题所涉及的罪名往往是传统的重点罪名,不存在偏、难、怪,复习时只要重点复习“三、四、五、八”所涉及的罪名以及新修订的罪名即可。
5.民法
作为民法的忠实拥趸,民法的学习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反复的理解阅读予以掌握,可以通过法考课程辅助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到,各编在考研中的重要性确实有高低之分,比如婚姻家庭编这一部分就几乎没有在初始中命过题,而总则编、合同编和物权编则是传统的考试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民法的命题特点,一是重视基础,二是不避讳热点。
6.知产
相较于民法和刑法两门课而言,知产的内容相对较少且相对简单,体系上清晰的同时也更简单。在前中期,我对于知产的复习就是从前读到后,没有就相同的主题把三项权利同时拎出来对比记忆,于是就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容易混淆。后期我是试着依照“对象、归属、内容、取得消灭、行使、限制、救济”几个主题将三项权利的相应内容归类对比记忆,记得会更清楚些。同时也要注意对立法修改进行全面的复习。
四、复试备考详情
(一)概述
由于初试中应用法学尤其知产这一科发挥的并不理想,因此心态上稍微有一些懈怠,同时又远离了一直以来熟悉的学习环境。尽管和研友约好一月初开始线上复习,但实质上也并未有太多进展,真正开始推进复试的进度则是在三月初返校后,而这个时候距离复试只有不到四周,复习时间十分紧张。
虽然在后疫情时代,复试的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只有面试还是另有笔试,所涉及的知识点无外乎外语和专业课,只要把基本功打扎实,那么不论题型千变万化,自然都是手到擒来。
当然了,话虽如此,但是真正能做到对这两项的全面掌握是很难的。在不能做到全面掌握的前提下,重点和方向就非常重要。以我为例,我在复试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比如关于英语的面试更多的是训练朗读和翻译法律英语的句段,反而忽视了对日常的语料的积累。关于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准备商法的内容,忽视了民法的一些基础内容。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信息在考研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初试时各个辅导机构都有比较成熟的辅导体系,复试时资料较少,信息来源也较少,而考研尤其是跨校考研,复试更是信息战,据我所知在复试阶段有成体系辅导的有知行法学等。同时我推荐大家到法学院的官网上对历年的复试形式、复试成绩单等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以下是我就官方公告中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虽然由于疫情影响,自2020年来,学院采线上云复试,并且复试题型三年来一直在进行调整,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目前的形式和难度可以说刚刚好,因此我不认为题型会再有多大的变动。同时,复试虽然仅占比加权总成绩的30%,但依然对最后能否录取有重要影响,复试“逆袭”的不在少数。
2.外语
对于外语复试,我得出的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还是要尽早开始练习口语。这里说的练习并非指发音需要多么标准,而是指开口说的能力,面试时我能感受到老师更在意的是考生是否能够勇于表达自己,当然如果能够言语流利、发音标准、言之有物,肯定会锦上添花,只要坚持说满时间,用于表达自己,就一定能够保证基础分数。
3.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复试,我复习的基础是在初试阶段时已经形成好的完备的民法的笔记和讲义资料,另外由于初试时没有学习商法,而复试时有可能考到,但时间并不太充足,我便通过刘安琪老师的法考视频“速成”了商法。在草草对民商法进行全面复习时,中间穿插的进行了一些论文阅读,论文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民法教研室所有老师近三年来的核心论文,另一个是通过民商事法律网的每日推送,另外还学习了总则编的司法解释。之所以做这些工作,是因为想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可以尝试着自己根据讲座、论文分编整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就是自己给自己“押题”。
另外,模拟面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是听从了师兄的建议,每天晚上都会录制一次自我介绍+仿真回答自己的押题,发给师兄让师兄以一个复试考官的身份去审视并给出意见,之后再相应的进行改正。最后的专业课面试结果也因此还算不错。
五、结语
如果我告诉大家,考研的意义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在于这段过程与经历本身,你们大概率会嗤之以鼻:这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还是想把这句话作为结语,并且送给大家。
我想很多年后的午后,当我回首这段岁月,能让我会心一笑的,不会是查到初试成绩那一天的理所应当,也不会是查到复试成绩那一天的劫后余生,而是备考的每一天和朋友一起坐在教室里的心无旁骛。我很感激,有一群朋友、师长陪我走过这段征途。愿我们各自努力,高处相见。
人大法学考研系列
在明明德丨本科中南财,三战上岸人大经济法:初心不改,无视喧嚣
鱼跃法学
微信号|鱼跃法学
新浪微博 知乎 豆瓣|鱼跃法学
名校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深度解读
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校精品学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